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基于视觉设计教育中的地域化特征应用研究
文章作者:李中扬、彭麦福        信息来源:包豪斯设计网         发布时间:2013-10-15

当前,设计教育不断强调“当代”和“前瞻”,对地域文化没有足够 重视,而经济、文化、信息的日益融合,导致了设计教育模式的概念化和 趋同化。在年初,我们针对这一现状,举办了“全国地域化视觉设计与创 新学术研讨会”。会上很多学者指出:在当今的设计教育中,地域文化是 设计教学的重要资源和内容,深入研究地域文化,并结合教学加以有效 的利用,有助于设计教育拓宽视野形成自我特色,通过教学检验成果, 使视觉设计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

一、地域文化与视觉设计的关联性

设计教学在坚持与时俱进和交流共进的同时,要思考如何利用地域 特色,把地域文化和地方传统放在当代的背景下去呈现。[1]结合地域文 化探索设计教学,对于设计院校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地域文化 作为特定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不仅有助于开拓自身的教学特色,又可 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地域文化与地域视觉

地域文化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 文化。[2]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上的 差异,必然形成地域之间不同的文化轨迹。

地域视觉指当地著名的,独具视觉特色的形象与景观,并被大众 所公认的视觉性标志。[3]地域视觉是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之上,通过挖 掘、继承与发展起来的知名品牌。它本身具有个性鲜明,形象突出、差异 化的特点,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域视觉以景观、图像、符号 等形式表现风土人情,文化遗产和自然现象。地域视觉与传播密不可分, 伴随文化交流,共同提升。因而,地域视觉是再现视觉,直观表达地域形 象,也是视觉创意,从地域文化的观念上突破,创造新的视觉形象。

(二)地域文化是视觉设计教育的重要资源

加强视觉设计的原创性要从本土化做起,首要关注的是地域文化, 因为地域文化的语言和形式都包含特有的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及情感心 理等,所以地域文化中有许多元素值得我们开发与提取。在教学中有针 对性、探究性的考察,收集相关资料、图片、书籍、实物等,利用图形创意 与符号的延展,进行整合、提升、优化和创新。这样可以做到教学实践和 市场需求相结合,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平台,将地域文化、设计研发融于 教学之中,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地域化视觉设计教学与实践

(一)地域文化与视觉设计教学的结合

首都北京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遗产,围绕北京的地域视觉文 化特征,我们成功打造了“视觉新北京”项目,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 的模式。结合设计课程和课题项目特点,将教学理念、知识、能力和实践 融入课程,从专业教学和实际项目出发,强调教学、研发和市场需求的良 性互动。学生深入到课题中,学会调研、策划、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自 觉参与教学实践,达到项目整合、提升、优化和创新目的。

(二)通过项目提升学生创意思维能力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从地域、信息、视 觉、行为及受众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北京文化中有许多的传说、故 事、典故,在构思上紧紧围绕主题去扩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视觉图式。 在了解地域视觉的基础上,抓精、准、特、优,使其成为不断创新的源 泉。现代信息对创意图形来说承载着更多地内容,在创意上依靠信息做 文字与视觉分解。

(三)结合地域文化进行视觉设计研究

在设计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围绕“视觉新北京”项目,提炼北京地 域文化中的典型视觉形象,利用所收集的相关资料、摄影、图片、书籍、 实物等进行整合分析,以现代视觉表现方式创作完成。每人根据自己所 选择的主题系列进行创作。通过“兴趣+引导”,“重点+特色”展开深入 研究。以全新的视角去体验名胜古迹、民俗民居、民间工艺、现代建筑、 城市风采等。在设计过程中把握文化与时尚融合,原创与心智的并置,图 形创造与符号的启发,造就新观念、新特色、新印象、新风格。

三、地域化视觉设计教学案例分析与应用

(一)设计方法的教学

面对地域化视觉形象的教学,主要在课题策略和思维拓展的基础上 寻求相应的设计方法:

1.优化方法

在设计过程中,指导学生将不同的创意一一列出,进行反复优选, 通过类比,挑选特点鲜明、个性突出的主题进行设计,优中选优。优化目 的在于从创新点上不断推敲,看是否能达到受众所需的最佳视觉效果。(图1、2)

2.比较方法

比较法是集中方案、进行比较和鉴别。对学生设计方案反复比较,找 出问题,不断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在比较中无法界定时,可深入作品的局 部去细化比较。同时,在内容、形式上选择不同方法综合比较。(图3、4)

3.归纳方法

许多创意设计,自身具备较强的艺术性和发散性。归纳目的是将其 整合在大的平台上去创意,把零碎和分散的思路集中起来,形成系统的 框架去研发。通过归纳法提出创意的侧重点,集中优势去设计。(图5)

4.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强调视觉中有意味的创意形式。通过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 各种实验性尝试,将视觉的已知规律与分解特征用在创意图形中,使它 变得理性和逻辑化,所呈现的图形符号具有重构性与关联性,在演绎方 法验证的过程中趋于合理。(图6、7)

(二)表现形式的教学

1.创意性摄影表现

创意摄影是靠光线、影调等技术特点构成了独自的视觉艺术语言, 强化了视觉的吸引力,它有利于捕捉历史的痕迹,获取地域的风采。通 过摄影培养学生采集素材的习惯,然后完成策划和有意味的创意,去组 合和重新构成,利用数码技术去进行画面合成,达到创意摄影的完美表 现效果。(图8)

2.图形表现

图形作为视觉的主要语言和表达手段,在设计中突出观念和视觉效 果。创意中,图形本身作为交流载体,参与沟通方式,传达主题意图。图 形的地域性表现,更多地寻找特定情景和典型符号,要求记忆形象,表 达思想观念和行为意图等。在很大程度上去认知新的图形与符号。提升 到视觉层面上引发关注。(图9、10)

 

3.系列表现

系列表现是指一个由概念引发出多种表现形式。首先,可以是相同 概念,不同系列风格。其次,可以是相同风格,不同的表现。第三,在相 同风格里,去表现概念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强调流动的视觉效果。第四,同一主题用相似的手法表现,即可单独存在,又能组合运用。(图11)

4.空间表现

在创作上打破二维视觉表现,向三维乃至多维空间寻求创意。利用 创意图形的界面突破原有表现,充分考虑立体结构和空间变化,形成具 有景象时空观念和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使情节与情景的结合,用时间隧 道去延伸经典故事。借时间与空间的视觉错位,创造新的意识流,给人 以全新的地域视觉感受。

(三)结合地域文化的设计教学研究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针对首都地域视觉形象创新,从解读性、创意 性、主题性三方面进行探讨。

1.解读性

解读是创意图形的基本原则,设计中包含许多信息,只有提高解读 能力,获取图形认知。从视觉设计中去感受理念、图形、符号、编排和文 字带来信息性。可读只是一般理解,要想品味高水平的创意,提高解读 质量十分重要。可读使视觉传达结构合理,流程通畅,信息传达准确。

2.创意性

创意图形除自身具备地域视觉的传播功能外,有意味的创意必不可 少,如符号的再现,图形的构成、强化局部,记忆性、纪念性,互动、收 藏等,我们主要在以下四点去进行创意:①突出个性创意、视角和细节。 ②寻求相对准确的原创视觉语言去表现。③创造地域图形与创意的高品 质。④用现代眼光看待中国设计文化与风格等。

3.主题性

在把握可读和创意的基础上,依靠主题去延伸设计形式。面对地域 视觉文化,主题开发需要选择典型和优化视觉形象。主题性的设计,把 合理的创意与完美的形式有机结合。在主题范围中,有目的引导,力求达到最佳的整体效果。

四、结语

(一)加强原创,从本土文化做起

我们正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转型阶段,这一阶段设 计教育最大的疏失,就是对于学生原创精神、原创能力素质的培养。[4] 在设计教学中我们不断强调创意,但往往会发现“创”的含金量并不高, 究其原因是“源”的缺失。在当下,设计教育应立足本土资源和特色开展 研究,根据各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地区优势,深入发掘自己的特色, 以“源”探路才是实现设计原创的有效途径。

(二)运用新的教育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开辟新路

地域文化是设计教学的重要资源,经过“视觉新北京”项目的研 发,结合课程教学不断地运用,有助于设计教育吸纳地域文化特色。同 时,构建设计转化平台,以“视觉新北京”课题,结合首都旅游纪念品市 场的需求,开展“北京礼物”的设计研发,使设计教育向产业转化,为北 京旅游品打造新的视觉品牌。

(三)通过教育了解本土文化

地域文化、精髓和特点来自设计者对地区文化的总体体验。设计之 所以丰富多彩,很大程度取决于文化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 特点加以引导,使其深入发掘地域视觉的文化根源,提炼地域文化的视 觉特征,这不仅是设计过程,也是学习本土文化,了解中国文化根源的过 程。[5]通过地域文化的设计研究,让学生意识到我们拥有的地域文化, 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本土文化的发展动力,对地域文化和视觉设计的探 讨,将是今后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注释

[1] 广州美术学院,2008全国设计教育论坛—“地域性”与“当代性”主题研讨会,http://www.gzarts.edu.cn/

[2~3] 李中扬:《视觉新北京》,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 陈晓蕙:《坚持原创设计研究》,第二届国际艺术设计研究生教学研讨会论文集,60~64页,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

[5] 胡海萍:《从视觉设计看国际化和地域性》,《包装工程》,2008(8)。

手机二维码地址

关于网站 |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免责申明 | 中外设计研究院 |

版权所有©2014-2023丨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中外设计研究院丨最佳分辨率1024x768

Copyright©2014-2023丨WWW.CFADNET.COM丨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