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色彩——设计中的领舞者
文章作者:李霞        信息来源:包豪斯设计网         发布时间:2013-10-15

一、引言

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而言,色彩不仅仅是一些抽象概念或者是 一些有机无机的物质,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和语言并行且相互补充,是 思维状态从无形到有形存在的一种形式,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是对生活状 态的一种导引。在历史的长河中色彩通过林林总总的视觉设计形式传 达着有声语言所表达不到的意义,除了绘画还借助宗教、文学、风俗习 惯等传达方式,使得人类能够轻轻松松的传达出语言不能表达的东西, 所以我们说色彩它本身就是一门语言,从人类的远古祖先那儿,我们学 习并继续发展着色彩在视觉传达过程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从我们认知 这些色彩语言并开始使用它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起,它本身语言的模糊 性和文化从属性让它本身充满了比语言更丰富更容易让人接受的魅力。 21世纪是一个视觉的世界,色彩语言成为了能在各个设计领域中都能独 具异彩的奇葩。

二、道教文化中的色彩语言

色彩作为无声的语言,当然受到不同历史阶段的喜欢沉思的哲学家 和思想家的恩宠。据相关史料记载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中国的先人们就用烟、胶及芳香类材料作为原料做成了颜料,并向全世界传播开去, 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受传统色彩的影响如此深厚。中国 民族众多,多种宗教并存,所以我国的色彩认知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局 面,在这当中影响最大的是道教中的有关色彩的解析,道教最具代表性 的经典著作是老子的《道德经》,他在书中提到“五色使人眼盲”,推崇 极其朴素、简单的色彩,反对斑斓的用色。道教活动中用到的有三种颜 色:白、黑、红。黑的表示阴,白表示阳。来源于伏羲八卦图的太极图也 叫道图,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道教中对黑和白理解。图里面黑色部分所 代表示阴,白色部分所代表阳,在圆形的图里面黑色和白色既相互融合 又相互排斥,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呈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状态,在代 表黑色的阴中有一个代表阳的白点,在代表白色的阳中有一个代表因阴 的黑点,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传统的道教色彩语言里面黑白都不 是绝对的,黑的里面孕育着白,白的里面胎始着黑,这种色彩理论延续了 《周易》中的盛极必衰,否极泰来往复循环的思想。在中国黑和白的道 理,即阴阳之道它代表世间万物相生相克。并且在道教文化中的五行说, 也分别代表方位、颜色、味道、性情等。在道教文化里将不同的色彩与自 然界的物质一一对应,由此还诞生了一套实用的充满了美学意义的色彩 价值理论。

此外,在道教的语言中,还有一种颜色也能表示阳,这就是朱砂红,后来朱砂红逐渐发展成为道教的一个象征。中国画中朱砂色和周秦开 始兴起的炼丹术是有渊源的,朱砂是炼丹的常用药品,道教的创办者张 凌就精通炼丹术,武帝时期的刘安在他的著作《淮南子》中也提到用丹 朱作为炼丹的药物。所以从狭隘的角度上讲,道教炼丹术发展,为色彩 的发展奉献了力量。现代工笔画奠基人于非闇老先生在《中国画颜色研 究》中也是提到过朱砂、朱膘色、黄丹等色彩的与宗教的渊源。

道教甚至把颜色和人的生理现象联系起来。它认为,色彩和人的身 体有密切的关系的,在这种宗教中描述到,人在安静的思索或者是心情 平静的时侯,色彩就成为其所代表的身体各个部位与神灵交流的一种中 介。道教教义中让心平气和的修行者在半夜修行的时候,想象在两肾的 中间升腾一股白色的气息,一股冉冉向上达到头顶,另一股匍匐下行到 脚跟,这样就可以和太阳的无限能量互相交融同生共长。

道教中还称吸收太阳光线的精华可以获得得道的正能量,这种能 量反映到色彩上就是一种红黄色的气,是人的眼睛能看到的,能够通过 口腔的呼吸进入到人的身体里面。根据道教灵宝派的经典著作《灵宝五 符经》中写到:假如人吸收了太阳光线的光芒,生命就可以无限延长。并 且引导人们想象通过吸收太阳的光芒精华,就能够在心中有一个活泼泼 的得道真元的孩童,他穿着红色的衣服,衣服的边缘镶着七彩的边,散 发着持续不断的奇异的光芒,从而达到生命的生生不息。

季节不同所纳入的太阳光线的也不一样,在春季到来的时候,晨起 通过吸纳东方的彩霞光芒来得到道的正能量,这些正能量就是太阳出 来之前发射出的橘黄色的气。秋来临的时候,如果善于吸纳太阳落山后 散发出的桔黄色的光芒,到了冬季,肺里就溢满了聚拢的白色的气体。 道教教义中还把连接身体三个区的九个格使用色彩的象征意义来加以 命名,代表心脏的颜色是红色,它喻示着欢乐的情绪,红色的出现能够 让天空澄明晴朗,人们情绪高涨,处于兴奋状态。肝脏是用绿色表示的, 它所代表的含义是敏感与哭泣。肺是与白色相关联的,代表着伤心和遗 憾。炼丹术自从和道教联系在一起,它希望通过冶炼出长生不老金丹来 实现的人们永生的愿望,修道的人们期冀自己的身体能够修炼成一束红 色的光线像太阳的光芒一样就可以达到长生不老了。除此以外,道教还 提倡人们吃五种颜色的食物:吃绿色食物对肝脏有益处,吃红色的食物 对心脏有益,黄色食物是脾胃的帮手,白色的食物则对肺有好处,而吃黑 色的食物对应着的就是肾了。道教通过许多神话故事,用很少的白色和 黑色以及大量的深浅不同的红色来描绘腾云驾雾的以瑞鸟或者是祥龙 为座驾的得道成仙的仙人的模样。

在中国,还有着这样一句话佛道不分家,但是在色彩上佛教是区别 于道教的。黄色是佛教的色彩,我们从佛教有关的神像、雕塑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佛陀的长袍是橘黄色的,象征着远离尘世,因此和尚的服饰 也是橘黄色的,而那些古老的庙宇也是金色的。有研究者认为,黄色在 佛教中的使用是因为它代表着光明。

总之,在道教悠长的传承道路上,色彩反映了人们的信仰,而色彩 为什么能在这种宗教中起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人们一直在探索。我认 为,宗教所代表的神秘性是人们对宗教的归属性重要原因之一,而语言 显而易见的在宗教中不能代表这种具有探索性的神秘。没有什么元素比 着色彩更能够表达宗教教义所涵盖的无限和它的象征性了。越是神圣的 宗教则越需要某种色彩作为它的标识为其传达某种表象。

三、文学中的色彩语言

诗人艾青说过:“对于所写的事物除了给以明确的轮廓之外,还能 使人感到有种颜色或声音和那作品不可分离地融洽在一起。”文学作品 不仅仅是语言的凝练,还是大千世界和发生在这个五彩缤纷世界里人们 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因此色彩作为交流过程中的一种语言,学习它在文 学作品中凝练使用,是对色彩的一种更准确的文化认知。通过视觉、触 觉、味觉、听觉、嗅觉这五觉所感觉出来的生活的原色,都成了文学作品 中鲜活的色彩。在种种文学作品中色彩是描摹生活原色,表现作者的诗 情画意,表达作者的内心的主观感受的重要元素,鲁道夫·阿恩海姆指出 “色彩产生的是情感经验”。

如在具有典型意义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曹雪芹在塑造林 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从色彩上处处伏笔了她性格的敏感、命运的悲惨。 入贾府后,与别处的金碧辉煌,色彩斑斓、富贵气息横生不同的是,黛玉 的住所潇湘馆的周围充斥着千百的翠竹,连接着住处的碧纱窗,营造了 一种深深的暗的绿氛。这种幽静的暗绿色构成了潇湘馆的基础色调,暗 的绿色一方面表现了人物内向、沉默、敏感、冷僻的性格,同时暗绿色悲 伤的气息也把主人公的命运勾勒了出来,预示了未来悲剧的产生。这种 具有悲剧意味的色彩和荣国府荣华富贵的华丽丽色调相冲突最后终走 向了消亡。

儿时朗朗上口的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中,“白毛浮绿水,红掌 拨青波”,朗诵过它的人,无不为诗中清新美丽的色彩所折服。鹅洁白的 羽毛在广阔的绿的水背景上形成了色彩上的一种明度上鲜明的对比,而 红掌和青波之间形成了色相上一有面积差异的对比色,颇有万绿丛中一 点红的审美意味。短短的诗句里面对色彩的把握恰到好处,冷暖对比、 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的尺度拿捏到位,色彩之美让人读来齿颊留香。

《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红蝗》、《红树林》、《红耳朵》,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几部作品,当看到这一系列和红色有关联的 作品的时候,不得不说作者对红色是钟爱的。色彩本身就是作家心灵世 界的透视,红色对于生于1955年经历过红色年代,接受着红色教育,参 过军的莫言来讲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东西了。红色本身即显示了这个生在 高密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固有的对生他养他这块土地的热爱,又显示一 种隐隐的怨,也只有红色能够表达内心的这种扯不断理还乱矛盾。

色彩本身是以画面的形式出现的,而文学又是画面或者连续画面的 一种描述,所以自文学诞生起它就和色彩同生共长,相互依赖,从而反 映客观世界和人们的主观情感。中国文学中从来就没有把色彩摒弃在文 学之外,自古诗书画不分家,掌握了色彩的意味,才能准确的表达在文 学作品中的情感特征,才能相得益彰,才能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独特艺 术魅力。

四、风俗习惯中的色彩

风俗习惯中的红色:在中国的婚礼过程中,看到最多的就是红色了。 婚礼当天,新娘的衣食住行,包括新娘从头到脚的红色服饰、吃的所有 事物都要装点以红色、新房内外红色的装饰,及乘坐红色的车架等。红 色在婚礼上的运用,来源于中国的祭祀中牲畜红色的血液,传说能够避 邪。婚礼当天,是不希望发生任何意外的,所以处处以红色装点。尤其从 明朝开始,红色就更是成了汉族主要喜好的颜色之一。

风俗习惯中的蓝色:蓝色是天空的颜色,在佛教里面蓝色是佛陀证 悟后发出的第一种光线。在传统中中国蓝色的同义词是长寿,尤其是长 辈的大寿之日,晚辈常以蓝色的丝绸长袍上面绣满作为祝寿的礼品,上 面用金线绣以纹样“寿”字,希望穿此衣能够长寿。

风俗习惯中的蓝色黄色: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土地对于人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黄色是土地的颜色,作为黄土的后代,对黄色 由衷的敬仰。更有皇帝因为“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认为龙的血液是黄 色的,而皇帝是真龙天子,所以崇尚黄色,或者干脆就把黄色谕示天下为 皇家专用色,在被统治阶级之间形成一种君权神授的思想的体现,利于 国家的统治。

在中国传统中,董仲舒提出用色彩表示朝代的更替的理论,黑色王 朝的后面就是白色的,接着红色王朝的又是黑色。所以说,在传统意义 上的中国,色彩有它严格的运用方式,这种运用方式既是传说的产物, 也是传统的一种体现,是不可以随便更改的。甚至于在传统建筑上都有 所体现,如:北京紫禁城,在明朝建设的时候,它遵循“风水”的原理进 行了色彩的严格设置,在色彩风水中,通过色彩、材料的蕴含特点来使各 种能量在所在位置上达到一种均衡,最终达到一种健康和富足的和谐 状态。

当然,风俗习惯中的色彩也是与时俱进的。在色彩的运用上我们也 开始打破原有的框架,譬如说,原先用于丧礼服饰的白色,西方社会中 它代表着幸福和昌盛,所以在现在的中国开始具有新的意蕴。

结语

本文通过论述在宗教、文化领域及风俗习惯中的作用,得出色彩作 为一种人类的表达语言,是所有设计作品和人类的一种无言的对话形 式,甚至通过对色彩进行设计这种形式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的产生一种润 物细无声的启迪。色彩它是为以服务于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为目的的。通 过分析色彩在人类长河中扮演的种种角色,借鉴它成功的传达效果,我 们继续发展着色彩在传达过程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充分理解色彩独特 的艺术魅力,让色彩这个设计语言中的领舞者绽放出更绚烂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詹姆斯·乔治·弗雷泽:《色彩的意义》,墨西哥,墨西哥特里亚斯出版社,1992。

2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手机二维码地址

关于网站 |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免责申明 | 中外设计研究院 |

版权所有©2014-2023丨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中外设计研究院丨最佳分辨率1024x768

Copyright©2014-2023丨WWW.CFADNET.COM丨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2